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部运行方案(试行)
为了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创新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方案》,结合管理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实际,特制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部管理运行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1.以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契机,以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试点,凝练学科专业方向、充实学科内涵,培育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增强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二、基本原则
2.全面实施两级管理,进一步强化学院管理职能,推进学术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基层学术组织的学术积极性;
3.努力促进学术组织与行政管理平衡和谐,突出基层学术组织学术地位,保障学术本位不缺位、行政到位不越位。
4.强调因地制宜及稳步推进,注重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三、性质与任务
5.学部是以知识传播、创新和应用为目标,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层学术组织。
6.学部基本职责是:在学院领导下,承担和完成学院安排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教学研究、科研工作、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等任务。
四、学部的设置
7.学部是管理学院的基层学术组织,根据管理学院学科分布,本学部下设信息管理研究所、物流与工业工程研究所、工程管理研究所,以及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所和现代管理决策与对策研究中心。
8.现代管理决策与对策研究中心是校级研究地基。各研究所依托于现代管理决策与对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任务。
9.学部下设常务副主任1名、副主任1名,每个研究所下设所长1名、秘书1-2名。
10.学部主任、副主任、研究所所长、秘书的聘期均为3年,必要时可以调整。基层学术组织主任聘任期满,考核合格的可以续聘,不能胜任的应予以解聘。
11.学部主任职责:学部实行学部主任负责制,学部主任应为“学部”内部在编在岗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具有教授(研究员)职称、良好学术道德、稳定学术研究方向、较高学术水平、较强教学能力以及较强民主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学部主任主要职责为:
(1)根据学院学科建设规划,负责制定本学部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督办;
(2)领导和组织本学部成员开展科学研究、教学研究、课程群建设、教学工作和社会服务;
(3)按照“人人有学科、人人进团队”的要求,负责学科队伍建设,负责对本学部成员的业务考核,对本学部成员的引进、调出、培养、聘任、晋升和奖惩拥有建议和推荐权;
(4)管理和使用本学部相关学术资源;
(5)领导和组织成员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6)完成学院安排的其它工作。
12.研究所所长职责:各研究所所长在学院和学部领导下具体职责为:
(1)相关专业建设(含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
(2)分配与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负责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教研室教研活动;
(3)负责各级各类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评价和教学奖励项目的推荐、检查及验收等;
(4)负责本所上级部门下拨的各项经费使用与管理;
(5)负责本研究所涉及的学科方向建设、学科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平台建设、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6)完成学院及学部安排的其它工作。
13.秘书的职责:负责所在研究所的统计、报表、材料及日常具体组织管理事务。
五、学部运行机制
14.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是学院最高决策机构,凡涉及学院发展规划、重要改革措施、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干部人事调配、年度分配等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都应提交党政联席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15.成立由5-7人组成的学部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成员由学部主任和各研究所所长组成,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学部主任担任。学部学术委员会是学部统筹规划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研究生教育等学术事务的咨询和评议机构。
16.承担学科建设任务,包括组织并承担学位点、重点学科、学科基地的申报和建设,组建学术研究团队,根据校、院考核方案对本学部成员进行绩效考核。
17.在学院领导下承担教学任务,在本学部内开展教学研究,负责本学部的教学质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负责本学部各级各类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评价和教学奖励项目的推荐;组织实施本学部各专业选修课和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习等活动。
18.负责审核进出人员是否符合学科建设和团队需要,根据需要和规定名额向学院提出引进人才意见。
19.在学院领导下,组织学部成员、学部团队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科研奖项的选拔与推荐,负责研究生培养。
20.根据需要配合做好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21.根据学院的安排以及学术分工原则,参与相关专业的学生管理,参与学生学科竞赛基地建设和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
22.贯彻落实学院党务党建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学院做好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工作。
六、研究所运行机制
23.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研究所所长应为本所内部在编在岗教学科研人员,一般应具有教授(研究员)或副教授职称、良好学术道德、稳定学术研究方向、较高学术水平、较强教学能力以及较强民主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
24.成立由3-5人组成的分学术委员会,分学术委员会成员由研究所所长和各研究所教授、副教授组、博士成,分学术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研究所所长担任。分学术委员会是各研究所统筹规划本所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研究生教育等学术事务的咨询和评议机构。
25.研究所分别完成其所辖专业的各项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本所涉及到的各专业的课程群建设和课程教学工作,负责课程教学质量、教材建设,组织开展教学研究;负责本所各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实习;负责向学院推荐各级各类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评价和教学奖励项目,负责实施本研究所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计划与任务,协调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科研获奖的选拔和推荐。
26.各研究所根据本所学科和专业建设需要,及学部规定名额提出引进人才的意见,审核进出的人员是否符合团队建设的需要;对本所成员的调出、培养、聘任、晋升和奖惩向学院提出建议和推荐;在院、学部两级考核方案指导下,对本所组织成员进行业绩考核。
27.采用团队项目驱动形式,每个研究所分别成立科研团队和专业建设团队。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方向,以大数据和制造服务为特色,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分别在信息管理研究所成立互联网金融研究团队,在物流与工业工程研究所成立制造服务决策研究团队,在工程管理研究所成立工程项目评估研究团队,在农林经济管理研究所成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团队。基于学科特色,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每个研究所分别成立了教材建设团队、精品课建设团队、学生竞赛团队、教学成果奖孵化团队、校企合作团队。每个团队实行项目负责人管理,根据自身实际,研究所的每位教师可以参加多个不同项目团队,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
28.现代管理决策与对策研究中心负责基地的方向建设、团队建设和学术交流活动,并按方向定期组织、协调各类学术活动。
29.各研究所贯彻落实学院党务党建各项工作,积极配合学院做好就业指导、就业服务等工作。
七、产学研合作
30.学部和各研究所积极利用基层学术组织改革为契机,加快产学研融合,不断培养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31.结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学部需要与地方企业建立1-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围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就业创业、决策咨询、技术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内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32.结合各研究所专业建设特点,各研究所需要与地方企业建立1-2个产学研合作基地,围绕实习、实训、联合授课、教学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就业创业、资源共享等内容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八、经费分配
33.学院根据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基地建设等任务,将相应经费划拨给学部(研究所),研究所根据自己聘期总体目标任务在每年年初自主上报本年度学科和专业建设任务,学部根据各研究所上报的本年度任务目标下拨本年度建设经费,各研究所所长主导本研究所经费使用,学部和二级学院严格履行经费使用的审查和监管。
34.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西安财经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九、考核与分配
35.学部年终考核与分配按学院相关文件精神执行。